數據驅動 輔助教師讀懂兒童
http://www.39388b.com2025年09月01日 09:44教育裝備網
游戲不僅是幼兒積極主動建構認知、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,也是實現社會互動、發(fā)展人際關系的重要途徑。科學評價是守護這份探索的關鍵。然而,在教育實踐中,如何科學有效地觀察評價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與發(fā)展,仍是幼兒園普遍面臨的難題。
為了破解這一難題,我國高?蒲袌F隊研發(fā)出兩套基于數據驅動的“會觀察評價的游戲”系統(tǒng)(以下簡稱“系統(tǒng)”),輔助教師“讀懂兒童、評價兒童、支持兒童”,致力于破解教師“觀察難、評價難”問題。以小班“小火車”區(qū)域游戲為例,我們進行了如下探索。
1
開展即時性反饋
展現幼兒思維風格
在幼兒游戲現場,教師通過觀察評價,可以了解幼兒參與游戲的專注度和游戲的適宜性。如果能夠做到在真實自然的游戲中提供即時反饋,就可以更精準地掌握幼兒游戲行為表現、學習過程、合作互動等,進而發(fā)現幼兒不同的思維風格特征。
例如,幼兒完成一個卡片任務后按動玩具“檢測”按鈕,教師可以借助系統(tǒng)給予幼兒語言、聲音以及燈光反饋:“你做得很正確,小火車要啟動了!”“就差一點點,還需要繼續(xù)努力!”不同游戲情境中的反饋能夠激發(fā)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,展現幼兒的不同風格。
多多(化名)是一名小班幼兒,在一次小火車游戲情境中,他選擇了卡片,并將5個水果放入車廂,系統(tǒng)提示“繼續(xù)努力”,但他持續(xù)按“檢測”。這時,教師引導幼兒“再數一數”,但多多并未作出調整。而在競爭游戲情境中,多多的表現卻有所不同。面對系統(tǒng)檢測失敗,他的行為會隨即發(fā)生變化,不斷嘗試做出調整。他選擇卡片,并拿取了4個蘋果放入車廂,這時系統(tǒng)顯示錯誤;接著他又放入了2個,系統(tǒng)依然顯示錯誤。多多皺著眉頭,盯住小火車看了約5秒,重新數卡片上的水果數量,而后慢慢地將水果一個一個放入車廂,最終系統(tǒng)檢測正確,小火車音樂響起來了。多多興奮地拍手歡呼“小火車開動啦”,并自豪地看向同伴。
通過對比觀察,我們清晰地捕捉到多多對游戲活動的興趣、對游戲材料的專注程度、克服困難的積極學習傾向性和學習品質,多多表現出典型的外向型風格特征。這啟示我們,情境化的即時反饋是激發(fā)幼兒游戲投入度和展現真實能力的重要窗口,“檢測次數”“數量變化”“調整次數”等數據可以輔助教師識別幼兒在具體情境中展現的行為差異,從而了解其風格特點。
2
依托過程性數據
判斷幼兒發(fā)展水平
過程性數據能夠作為診斷幼兒發(fā)展水平的依托。系統(tǒng)可以通過自動化采集的游戲行為數據,構建起幼兒發(fā)展水平模型,為教師提供較為客觀的評價參考。例如,在一次游戲中,多多自主選擇了一張卡片,他要拿取相應數量的水果模型進行匹配。游戲開始,多多說“這是一個蘋果”,隨手拿了一個蘋果模型放入車廂。但系統(tǒng)提示“請再嘗試一次”,因為卡片上有兩個代表數量的點點。此時,系統(tǒng)分析多多的行為數據后提示:“該名幼兒處于具象符號認知階段,尚未理解表象符號的意義,處于符號水平2!
有意思的是,多多對這個小火車游戲有著濃厚的興趣。隨后的多次游戲中,他逐步進行了調整。當他完成一次數量匹配,但未成功的情況下,表現出明顯的“再放一個”“再數一數”的意圖。在這個過程中,他能通過小火車即時反饋逐步對游戲進行調整。此時系統(tǒng)顯示出的信息為:“能夠根據結果進行調整,但調整正確率較低,處于調整水平2!
案例中,系統(tǒng)提供的幼兒發(fā)展水平建議并非替代教師判斷,而是提供了較為客觀的“數據畫像”,這些建議增進了我們對多多認知發(fā)展(符號理解)和元認知能力(調整策略)的理解,彌補了單純增進觀察和經驗判斷的局限性。這些數據將為多多設計個性化支持方案提供有力支撐。
3
提供個性化支持
定制幼兒成長方案
基于系統(tǒng)提供的建議,以及對多多的日常觀察,教師從環(huán)境創(chuàng)設、材料提供、游戲內容、師幼互動等方面切入,重新審視設置內容和游戲形式,制定了多多的“成長方案”。
一方面,基于多多的符號認知水平,教師設計了一個三層遞進式游戲方案。第一,為幼兒提供去除具象圖像干擾的材料,使用“具象”符號、“表象”符號,幫助幼兒聚焦數量本身,以減少其他符號帶來的干擾;第二,過渡到“具象+數量”符號,幫助幼兒建立具象與表象符號之間的數量關系;第三,逐步深入到較為復雜的不規(guī)則符號。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逐步建構起符號與數量之間的關系。
另一方面,基于幼兒現有的調整水平,教師制定了一個二層支持方案。第一,掌握從比較到修正的過程。引導幼兒在調整前先檢查、再行動。第二,選擇更優(yōu)策略解決問題,如比較、擺形狀,為幼兒提供進階挑戰(zhàn)。通過基于數據驅動的分層任務設計,教師實現了“因人設階”的支持路徑,引導幼兒運用不同的策略進行調整。
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(xù)優(yōu)化和應用場景的深入拓展,我們欣喜地看到,“數據”正逐步成為教師觀察幼兒、理解幼兒的“第二語言”。基于對幼兒游戲行為數據的科學分析,教師能夠更精準地解讀幼兒的思維過程、更客觀地評價其發(fā)展水平、更有效地提供個性化支持,最終形成通過數據驅動幼兒學習與發(fā)展的個性化評估與支持路徑。
。ㄗ髡呃願檴櫹瞪綎|航空學院副教授,呂雪系江蘇理工學院講師,胡莉莉系山東省濱州市實驗幼兒園副園長)
責任編輯:董曉娟
本文鏈接:TOP↑